谈起国内饮料一哥,农夫山泉当仁不让,其老板钟晱晱一度当上亚洲首富。然而查阅 2024 年财报,有网友震惊地发现:农夫山泉年营收额 428.96 亿,竟连另一饮料品牌的 1/3 都不到!
这个品牌就是三得利,旗下"无糖乌龙茶"近些年在国内一二线城市非常受欢迎,仅去年就狂卷 1651.8 亿营收,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饮料巨头。
有趣的是,它还曾被许多国人误认为是"国货之光"。但"三得利"这个顶着中国名的饮料巨头,却是不折不扣的日本籍!
01 "取汉名、穿汉服",日牌潜伏国内 40 年
事实上,被消费者错认成国货,源自品牌方的有意为之。
1981 年,三得利开创了饮料生产线。旗下乌龙茶一推出,公司就安排专业摄像师远渡重洋到中国拍摄广告,不仅题材涉及福建茶文化,演员也多是中国面孔。
此后 40 年里,三得利不断借用相声、戏曲等中国经典文化宣传,强化中国属性;包装方面,减少日文字样,使用繁体字作为产品介绍,还巧妙融入了小笼包、古画、《西游记》等中国元素。
经过不断迭代包装,如今三得利茶饮产品上的日系元素几乎完全消失,反倒是汉字一年比一年大,十分显眼。
如此大力度的宣传渗透下,别说国人,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人都被唬到,误以为它是由中方出口到日本的产品。
02 抓住健康风口,三得利乘"东风"起飞
不过,由于国内消费者早期更偏爱甜味饮料,三得利无糖茶饮虽潜伏中国市场已久,却长期处于小众品类,只在福建、江浙等地有少量市场。
直到 2021 年,它才迎来真正的爆发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手握无糖茶饮这一利器的三得利,或还能借着健康风潮再攀高峰。
03 洋牌想乘"国风",国牌应有危机感
过去,一些国内品牌喜欢在取名、包装甚至是宣传中,加入英文、日文、韩文等海外元素,将自己包装成"洋牌"。
如今国人越来越倾向支持国牌,国潮风越吹越猛,越来越多的洋品牌反而更愿意强调自己身上的"中国"属性。不仅是三得利,知名牙膏"中华"其实是荷兰的,酱料巨头"味好美"则来自美国,就连过年时,家家户户采买的常见年货品牌"徐福记",本质却是个瑞士品牌。
洋牌积极"中国化"之下,一些国产品牌也开始有危机感。如"奈雪の茶"就悄悄改回了中国名 "奈雪的茶"。
业内人士指出,如三得利这般"洋牌穿汉服"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,本土国牌应保持警惕,爱惜羽毛、保证质量,方才不会被超越。
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